冬病夏治小心陷入误区,冬病夏治须知
误区五:冬病夏治贴膏药,只要穴位贴对了就行
冬病夏治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,各家所采用的方法、剂型各不相同,各个地方根据当地人的体质、气候特点、疾病特征等均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经验,所以,其治疗的方子也都在改变。为此,各家做出的效果也不一样。比如针灸,虽说选取的穴位一样,但因施用手法不同,经气输注部位不同,其所达到的效果也就有差异。
所以,冬病夏治不同于贴膏药,它有个辨证、选方、用药的过程,它有其自身的一些禁忌症,如使用不当,很可能收到相反的效果。
误区六:仅靠“夏治”平时可不治
一些市民误以为,只要靠夏天敷贴,冬天吃不吃药、平时注不注意,都无所谓。其实,这是个很大的误区。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,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、停药。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很多人只在发病时急于治疗,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。
事实上,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比如:敷贴结束不要马上用冷水擦拭敷贴处皮肤,敷贴期间忌食酸冷、辛辣、油腻食物,远离空调或空调温度不要太低,少吃寒凉饮食,生活规律,睡眠充足,情绪乐观,适度锻炼,增强体质。根据病情按需使用其他治疗药物。
误区七:发泡越多疗效越好
一些市民认为,穴位敷贴发泡越多,疗效就越好。甚至有人还认为,敷贴药不便宜,到了敷贴时间,都舍不得拿下来,结果皮肤起泡……对“敷贴要起泡”、“起泡效果才好”这个观点应正确认识,敷贴并不一定要起泡。一般来说,穴位敷贴后只要背部皮肤有发热、发烫,就表示药物正在起作用,敷贴时间也不能太长,一般2至4小时即可。如果起泡出水,说明皮肤已有破损,就不能再敷贴了。盲目追求起泡,很可能会耽误冬病夏治的治疗期。
也有些人一贴药就会起水泡,对此,专家表示不必太紧张。有的人敷贴时间较久或皮肤本身敏感,都有可能皮肤起泡。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形,考虑缩短贴药时间,避免皮肤损害。如果局部皮肤起泡,可将水泡挑破,注意清洁,一般不会出现感染。对于敏感性皮肤,也可建议病人离子导入治疗。
误区八:冬病夏治后照吹空调、猛吃冷饮
有的年轻人以为做过一次敷贴或伏针的冬病夏治后,就会立刻见效。治疗回家后也无所顾忌,照样猛吹空调,大吃冷饮,甚至还洗冷水澡,结果第二天,非但没见颈椎腰椎等老毛病好转,反而疾病症状更重了……对此,专家表示,虽说冬病夏治疗效显着,还在敷贴等治疗后回家还需要做好配合工作,否则可能会削弱疗效,甚至使效果大打折扣。
比如:在敷贴后最好不要长时间在低温的环境中孵空调。其实,对人体来说,长时间孵在空调房里不出汗也不是一件好事,长期闭汗本身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。另外,频繁进出空调房室内室外,因室内外环境温差过大,对身体本身也不利。而过度贪吃冷饮,盲目贪凉洗冷水澡,也不合适。这与“夏夏养阳”的中医思想是矛盾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