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症状各不同 针灸治疗需细分
养生导读:感冒是以头痛,鼻塞,流涕,恶风寒,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。四季均可发生,尤以冬春两季为多。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,分为风寒、风热两大类。一般病轻者称“伤风”,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者,为时行感冒,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,流行性感冒等疾病。下面介绍针灸治疗感冒的方法,快来一起看看吧!
1、风热感冒
主症:发热重,恶寒轻,汗泄不畅,咽喉疼痛,舌苔薄白微黄,边尖红、脉浮数。
治则:疏散风热,清利肺气。
处方:大椎,曲池,鱼际,外关,尺泽。
方义:大椎穴解表清热,配手太阴荥穴鱼际,合穴尺泽以清泄肺热,化痰止咳利咽;曲池为手阳明经原穴,与少阳之外关同用清热保津。
2、风寒感冒
主症:恶寒重,发热轻,无汗,头痛,舌苔薄白而润,脉浮或浮紧。
冶则:祛风散寒,解表宣肺。
处方:大椎,风门,肺俞,合谷,支正。
方义:大椎穴为六阳之会,纯阳主表,故凡外感六淫在表者皆可取之;外感风寒,先犯太阳,故取手太阳络穴支正配风门祛风散寒;肺俞属足太阳膀胱之经,合谷疏利阳明,可增强解表、散寒、宣肺之功。
3、暑湿感冒
主症:身热汗少,肢体酸重或疼痛,头重如裹,胸闷,呕恶,腹胀便溏,苔薄黄而腻,脉濡数。
治则:清暑化湿,疏表和里。
处方:大椎,合谷,中脘,足三里,支沟。
方义:中脘、足三里和中健胃,化湿降浊,治疗呕恶、胸闷诸证;合谷疏利阳明;手少阳经穴支沟,通调三焦气化,配合诸穴收祛暑化湿之效。
4、耳针贴压
取穴;肺、气管、耳尖。
方法:针双耳,强刺激,留针10-20min。
5、皮肤针
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,沿背部督脉、膀胱经用皮肤针叩打,之后再拔火罐。
以上症状,有以下诸症偏重者,可随证加减取穴;头痛加太阳、印堂,鼻塞加迎香,咽喉肿痛加少商、商阳,咳嗽痰多加列缺、丰隆。
1、风热感冒
主症:发热重,恶寒轻,汗泄不畅,咽喉疼痛,舌苔薄白微黄,边尖红、脉浮数。
治则:疏散风热,清利肺气。
处方:大椎,曲池,鱼际,外关,尺泽。
方义:大椎穴解表清热,配手太阴荥穴鱼际,合穴尺泽以清泄肺热,化痰止咳利咽;曲池为手阳明经原穴,与少阳之外关同用清热保津。
2、风寒感冒
主症:恶寒重,发热轻,无汗,头痛,舌苔薄白而润,脉浮或浮紧。
冶则:祛风散寒,解表宣肺。
处方:大椎,风门,肺俞,合谷,支正。
方义:大椎穴为六阳之会,纯阳主表,故凡外感六淫在表者皆可取之;外感风寒,先犯太阳,故取手太阳络穴支正配风门祛风散寒;肺俞属足太阳膀胱之经,合谷疏利阳明,可增强解表、散寒、宣肺之功。
3、暑湿感冒
主症:身热汗少,肢体酸重或疼痛,头重如裹,胸闷,呕恶,腹胀便溏,苔薄黄而腻,脉濡数。
治则:清暑化湿,疏表和里。
处方:大椎,合谷,中脘,足三里,支沟。
方义:中脘、足三里和中健胃,化湿降浊,治疗呕恶、胸闷诸证;合谷疏利阳明;手少阳经穴支沟,通调三焦气化,配合诸穴收祛暑化湿之效。
4、耳针贴压
取穴;肺、气管、耳尖。
方法:针双耳,强刺激,留针10-20min。
5、皮肤针
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,沿背部督脉、膀胱经用皮肤针叩打,之后再拔火罐。
以上症状,有以下诸症偏重者,可随证加减取穴;头痛加太阳、印堂,鼻塞加迎香,咽喉肿痛加少商、商阳,咳嗽痰多加列缺、丰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