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首页 > 中医养生 > 中医中药

中医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青蒿素

  中医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青蒿素,和知养生网一起看看吧。中国在诺贝尔奖项上的获得者寥寥无几,继莫言在文学上斩获诺贝尔奖之后,我国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。屠呦呦是因为在青蒿这种传统的中药中提取出青蒿素,研究出新型的抗疟药才获得的诺贝尔奖,与其说是屠呦呦个人的成功,不如说是中医在现代史上开辟新的道路。
“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,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、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,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、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。”——5日晚间,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,向外界表达获奖感言。

青蒿素的发现:中医史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

  从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,是对恶性疟疾、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、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神奇物质,被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民众称为“东方神药”。

  艰难发现

  反复试验锁定青蒿

  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充满传奇色彩。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,每年感染数亿人,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。人类对付疟疾的药物,最初并非来自青蒿,而是源于另一种植物——金鸡纳树。19世纪,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。随后,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奎宁,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——氯喹。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。

 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。20世纪60年代初,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,疫情难以控制。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。

  1967年5月23日,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——“523项目”正式启动。漫长的探索中,60多个单位的500余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,屠呦呦是其中一员。那是在1969年1月,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“523项目”。此前,美国投入巨额资金,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,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;国内多个省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,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。

  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,她查阅经典医书、地方药志,四处走访老中医,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,最后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《抗疟单验方集》,供研究者进一步发掘。1971年,经过反复筛选、试验,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。 

  历经190多次失败
青蒿素的发现:中医史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

  青蒿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,植株有香气,一岁一枯荣。公元340年,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《肘后备急方》一书中,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;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则说它能“治疟疾寒热”。

  在众多中草药中,研究小组发现青蒿对疟疾的抑制率相对较高,能达到68%。然而,之后的重复试验中,青蒿的抑制率反而降低了。

  “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。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?”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。《肘后备急方》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: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。”

  绞汁使用的办法,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。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?屠呦呦受到启发,想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。

  经过190多次失败后,终于,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,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%。

  1972年3月,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“523项目”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;1973年初,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。随后,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。“523项目”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,作为新药进行研发。

  几年后,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;1984年,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。

  青蒿素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,与西方药厂生产的同疗效药物相比,青蒿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轻微、治愈率高且价格便宜,被许多非洲民众称为“东方神药”。

中医中药推荐阅读:

性爱技巧更多>>

相关文章更多>>